我告訴自己,既然過去都能用功能醫學的方法幫助憂鬱症患者可以不用吃藥,那我一定也能讓自己恢復的。
【功能醫學邏輯思維】
Check Point 1:缺乏營養素
1. 蛋白質:每餐至少有2~3份豆魚蛋肉類,攝取量沒問題。
2. 維生素B群:三年多前做過「全套有機酸代謝」,發現有缺乏B6和B12,後來持續每天都有補充 (超過DRIs很多)。近期有做「甲基化代謝分析」,我的甲基化正常,代表B群是有補夠的。
3. 維生素C:每天都有吃水果,也有額外補充。
4. 維生素D:已經好幾年出門沒防曬,每天補充800~1200IU維生素D,我的血液維生素D (25-OH) 是46 ng/mL很不錯,所以我沒缺維生素D (功能醫學標準低於30是缺乏)。我遇過的憂鬱症個案幾乎都缺維生素D (沒額外補充的人幾乎都<15)。
5. Omega-3:我經常吃鯖魚,每天也有補充魚油,所以也排除缺乏的問題。
Check Point 2:腸道菌相
功能醫學有個重要觀念:「如果你對於個案沒有任何的想法,不知該如何下手,從腸胃道開始就對了。」我近期並沒有脹氣、腸胃不適的問題,也沒有吃胃藥 (可能會過度抑制胃酸分泌),排便非常順暢,所以先排除了胃酸不足和小腸細菌過度增生 (SIBO) 的可能性 (這兩者也會造成憂鬱)。雖然我平常都有吃優格和補充益生菌,但由於這一年內經常被兩個小孩傳染感冒,有好幾次都吃抗生素治療,所以我懷疑自己可能是腸道菌相失衡而影響大腦,於是做了「腸腦軸菌相失衡分析」的功醫檢測,結果也比我預期的好,僅有喹啉酸 (Quinolinate) 和二羥基苯基丙酸 (DHPPA) 這兩項輕微偏高,沒有太嚴重。
報告判讀: Quinolinate喹啉酸偏高,與發炎和能量不足 (NAD合成下降) 有關。
報告判讀:DHPPA偏高,可能是有梭狀芽孢桿菌、大腸桿菌增生、苯丙胺酸吸收不良。
Check Point 3:腸道消化吸收與通透性
有些時候我評估個案有缺乏蛋白質,但個案會說:「可是我蛋白質都有吃夠啊!」那就要考慮是消化不良的問題了。咀嚼問題、胃酸不足、胰液不足、膽汁不足、刷狀緣酵素不足、腸道上皮細胞功能不良…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消化不良。其中胃酸不足和憂鬱有一定程度的相關,胃酸不足會影響到蛋白質、B6、B12、C、葉酸、鈣…等營養素的消化吸收,而這些營養素缺乏都有可能造成憂鬱。
從我的「甲基化代謝分析」的檢測報告中,可以看到我的確有蛋白質缺乏的現象 (甲硫胺酸和同半胱胺酸快要偏低),而我的蛋白質攝取量足夠,很顯然的就是蛋白質消化不良了。而我並沒有胃酸不足的問題,所以我猜想是長期壓力,使得消化酵素分泌減少,進而導致蛋白質消化不良。所以,補充消化酵素對我會有幫助。
再來,腸道通透性也是功能醫學非常重視的評估項目。腸道黏膜是人體重要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原本應該是排列很緊密的,但有些後天因素會讓腸道黏膜的緊密連接蛋白 (tight junction) 被鬆開,使得腸道黏膜通透性變大 (稱為「腸漏症」 Leaky Gut),這會讓一些未消化完的大分子食物、過敏原、毒素、內毒素、病原菌…等進入體內,引發腸道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這些腸道的發炎細胞激素會隨著腸肝循環到達肝臟,引起肝臟的免疫細胞 (庫佛細胞Kupffer cell) 也產生發炎反應,而肝臟的發炎訊號再透過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包含腦部,最終引起腦部的免疫細胞 (微膠細胞Microglia) 也跟著產生發炎反應。當腦部發炎後,BBB腦血管屏障的緊密連接蛋白也會被鬆開,這就稱為「腦漏」Leaky Brain。無論是「腸漏」或「腦漏」,都會引發各種神經及精神疾病,包括:妥瑞氏症、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精神分裂、情緒障礙…等。
我沒有特別去做腸道通透性的檢測,但是依我的高壓程度以及經常吃小麥製品的生活習慣來看,我有「腸漏」和「腦漏」的機率相當高。因為小麥蛋白質 (麩質Gluten) 裡面含的麥膠蛋白 (Gliadin),會刺激腸道分泌解連蛋白 (Zonulin),而解連蛋白會導致Tight Junction鬆開,使腸道通透性增加。
Check Point 4:壓力荷爾蒙
2024年初,我為了準備「保健食品研發」實體課程的教材,連續熬夜了兩個多月,憂鬱的情況更加嚴重了,小孩一吵我就爆炸,一個禮拜哭了4~5次,完全沒有抗壓力可言,白天整天都覺得好累,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效率,當時我認為應該就是第三階段腎上腺疲勞,症狀非常符合。
我想確定自己白天的皮質醇是不是已經完全被打趴,於是測了唾液「壓力荷爾蒙節律」,在蒐集唾液檢體的那天晚上小兒子小希爆哭一小時,我已經預期晚上的皮質醇會飆高。
沒想到,報告出來完全跌破我的眼鏡,皮質醇竟然全部在標準範圍內。所以,我根本就不是腎上腺疲勞啊!而且面對小希爆哭一小時,我的抗壓力其實還不錯 (21:00~23:00皮質醇正常),這可能是我已經補充半年適應原所帶來的保健效果吧!
報告判讀:整天的皮質醇節律全都落在綠色標準範圍內,且皮質醇/DHEA比值也都在理想值內,沒有腎上腺疲勞。
Check Point 5:神經傳導物
到目前為止,浮出的線索就是蛋白質消化不良,且在上面的「腸腦軸菌相失衡分析」報告中有看到我的DHPPA偏高,這會導致苯丙胺酸吸收不良,我想更明確知道是不是因為缺乏胺基酸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合成不足,於是我又做了「神經傳導物代謝評估」的檢測,直接看有缺什麼神經傳導物質,這樣能更精準的知道要如何改善。
結果竟然也是出乎意料的好,和憂鬱相關的神經傳導物 (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 全都標準,那到底我為什麼會憂鬱?
報告判讀:甘胺酸GABA都是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以抑制麩胺酸對神經過度刺激,若兩者偏低會影響睡眠。我的數據都在標準範圍,僅有甘胺酸稍微偏高 (但還可接受)。
報告判讀:和憂鬱直接相關的神經傳導物 (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 全都標準,其他有幾項在邊緣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PEA是苯丙胺酸代謝物質,它並不會直接刺激大腦,但會刺激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PEA偏低也會不開心。
【功能醫學解決方案】
看完這些檢測結果,我的憂鬱狀況大概就好了快一半,我開心地告訴自己:「我身體狀況很好,根本沒事啊!」這也是一種自我效能和自我認同。當一個人一直覺得自己有病,即便原本沒問題,久了可能就如他想的真的有病了。
但還是得有個結論和解決方案,於是我請教了更熟悉功能醫學檢測報告判讀的瀚仕診所-洪佳琪營養師,討論出來的結論就是—
一、睡眠不足是主要原因,蛋白質不足或消化不良是次要原因。
二、心好累 (PEA偏低、甘胺酸偏高),所以不開心。
三、能量產生不足 (喹啉酸偏高),所以白天疲勞。
【Donna的治本保健營養攻略】
以下是我給自己的保健營養方案—
一、好好吃飯
三餐持續均衡飲食和抗發炎飲食,攝取足夠蛋白質、高纖、多樣化、原貌的食物。
二、避免攝取過敏原食物和小麥麩質
以減少腸道發炎和腸漏的可能。
三、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
除了攝取無糖優格、優酪乳之外,額外補充酵母益生菌 (可以抑制梭狀芽孢桿菌和大腸桿菌生長)。
四、改善消化功能
慢慢咀嚼,每一餐至少吃20分鐘以上,剛好可以練習正念飲食 (把專注力放在吃飯的當下)。並補充綜合消化酵素。
五、好好睡覺
雖然今年準備寫書要早點睡覺實在很困難,但我會盡力在晚上12點就去睡覺。
六、補充產能營養素
原本已經有補充維生素B群,再增加Q10,讓能量產生過程更順利。
七、補充紓壓營養素
我的壓力 (小孩、寫書) 短時間內不會消失,所以補充紓壓所需的營養素,讓身體有良好對抗壓力的能力。持續補充適應原、鈣、鎂、C、魚油…等。
八、增加運動量
生完二寶後我的運動幾乎停滯,要開始恢復運動習慣,先從每周至少一次固定的瑜珈課開始 (若能去重訓會更好),並且每天在家深蹲30下起跳。
九、心靈提升
每天正念舒壓5~10分鐘,這是要練習活在當下。每天感恩,並多用正向的語言,提升自己的內在心靈能量。
【Donna營養師小叮嚀】
你看到這邊可能會想:「天啊!一定要做這麼多功能醫學檢測嗎?好貴啊!」
請不要誤會,功能醫學的重點並不是檢測,而是在於找到造成疾病的源頭、給予個人化的生活型態調整建議,所以檢測並不是必要的。但在你沒有任何想法或證據時,功能醫學檢測是好用的工具之一,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找出問題所在。
本篇文章會舉我自己的例子,主要是想跟你分享,當遇到憂鬱時可以怎麼去思考、從哪些地方著手,以及有哪些檢測工具可以使用。
請切記,每個人都有個體化差異,每個憂鬱的人造成原因都不一樣,你不一定需要做這些檢測。我之所以會做這麼多檢測,是因為在前半段完全找不出原因,所以才想繼續往下挖掘其他原因。在我實際諮詢的憂鬱個案中,從基礎的微量營養素介入和搞定消化道功能,再加上給予心靈上的支持,大概就可以達到八成以上的改善效果。
最後,我給自己的解決方案也不一定適合你,如有需要還是建議找專精功能醫學的醫師和營養師諮詢,才能幫你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確定原因對症給營養才會有效。
【Donna的保健營養教室開課囉】
如果你想要學會如何挑選優質保健食品,以及學會能治本的臨床應用方法,甚至是想研發出「會說話」的保健食品,那你一定要來參加,這是史上最實用且最實戰的保健食品課程,立即點此加入↓↓↓
如果你也想要學會保健食品如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