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健食品產業做教育訓練已經15年,常常被問到許多五花八門的問題,關於比較基礎的迷思破解我在【保健食品你真的吃對了嗎】線上課程已經有詳細說明。
這篇文章我整理了學員上完課後,提出的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並提供我的回覆給大家參考:
一、保健食品是複方比較好,還是單方比較好?
要看需求來挑選,這沒有標準答案。一般來說,如果只是想要彌補飲食不足的部分,或是營養素之間會有互補和加乘作用 (例如:抗氧化防禦系統),選擇複方會較為適合。若有特殊目的想補充高濃度的某種成分,單方也許比較適合 (才有可能做到足量),但也不一定,還是要看整體配方才能判斷。
二、益生菌標榜可以改善腹瀉和便秘,這兩者不是矛盾嗎?
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腸道菌相,菌相好了便秘和腹瀉都可以改善,兩者並沒有矛盾。但由於腹瀉和便祕的需求不同,建議要選擇不同配方的產品,腹瀉要吃的要挑避免含有輕瀉成分或芽孢菌的產品,而便祕要吃的可以選有其他溫和促進排便的成分 (但還是不建議含輕瀉劑)。
三、如何分辨廠商提出的功效是真的,還是只是行銷手法?
上完【保健食品研發】課程應該可以幫助你了解這個問題,成分是否有添加到足量是關鍵。
四、消化酵素當中的澱粉酶,可以切α-1,6支鏈澱粉嗎?
澱粉酶有3種α-amylase,、β-amylase、γ-amylase,能切支鏈的是γ-amylase。保健食品的消化酵素來源大多是胰臟或是細菌來源,是α-amylase和β-amylase,所以無法切支鏈。γ-amylase是小腸刷狀緣上的酵素,要消化支鏈澱粉只能靠自己了,若腸道發炎或腸漏症等腸道黏膜不健康時就容易會對支鏈澱粉消化不良。
五、私密處感染可以補充益生菌改善,但腸道跟陰道本身不相通,請問口服益生菌是如何與陰道內的環境作用?
女性生理構造陰道、尿道、肛門都在附近,走路時的摩擦、上廁所擦拭、性行為…等都會把腸道的細菌帶到陰道和尿道口。
六、吃B群尿尿會變黃是因為沒吸收?
有些人喜歡用這種方式來攻擊對手的產品,但如果你是我的學生,我會告訴你:「千萬別用這種方式推銷你的產品,這對你的專業是嚴重扣分的」。吃B群尿尿會變黃,是因為吃了高劑量的維生素B2 (是黃色),吸收後使血液濃度增加,當血液B2濃度高到某個閾值時,會被腎臟過濾掉從尿液排出,所以讓尿尿變成黃色。若吃的是低劑量的B2,血液濃度沒超過腎臟過濾的閾值,尿尿就不會變黃。
七、【治本保健營養攻略】課程中有提到甲基化需要活性葉酸,畢竟5-MTHFR基因檢測需要額外費用,若是Homocysteine正常,是否可以用來推論就不用特別補充活化葉酸?
Homocysteine標準並不代表沒有5-MTHFR基因缺陷,若蛋白質吃得很少也不會高。其實功能醫學並沒有要一直鼓吹大家做基因檢測,若是沒有檢測5-MTHFR基因,會以自己吃葉酸的經驗和感受來判斷,若感受不好或症狀沒改善就建議換成活性葉酸來比較看看。
八、【治本保健營養攻略】課程中介紹很多有助於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每一種都吃到臨床的建議量嗎?
課程聲明中提到,課程中是把所有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和解決方法都教你,但並非你的個案每一項都需要,還是要依照需要來給建議。市售降血糖產品大多都是做複方,以【保健食品研發】課程裡面講到的概念來說,不可能每一項都添加足量 (也不需要),只要重點成分足量就會有效果,其他複方成分不足沒關係。
九、常常吃某樣食物,人體會產生抗體,慢性過敏的檢驗報告就會比較高,如果身體沒有不適,是不是也可以繼續吃呢?
我不會用「吃很多某食物所以抗體多是正常」來解釋,通常是因為腸道對這個食物敏感或耐受程度變差才會產生反應,這不是正常生理現象,是提醒我們該去注意腸道環境改變了必須採取一些措施。如有IgG反應,表示他對這食物是慢性敏感或不耐的,還是會造成腸道的發炎反應和腸黏膜受損,也許現在沒事不代表以後沒事。
十、小孩需要補充葉黃素嗎? 如果有需要,各年齡層兒童的建議量是多少?
若有均衡攝取各種食物,尤其是深綠色蔬菜和蛋黃,可以不用特別補充。如有特殊需求,小孩的葉黃素建議量是3~6歲 2mg,7~12歲 2~6mg,每天不宜超過6 mg。
如果你也想要學會保健食品如何應用,
Donna的保健營養教室開始招生囉!這是史上最實用且最實戰的保健食品課程!如果你想要學會如何挑選優質保健食品,以及學會能治本的臨床應用方法,甚至是想研發出「會說話」的保健食品,那你一定要加入課程。